涉税风险防控的核心在“防”,基础在“控” |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1-17 人气:721 |
“风险防控”,仍是2021年税收实务界的热词,一系列涉税违法典型案例的接连曝光,更是引发业界对涉税风险防控的关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纳税人来说,涉税风险防控,核心在“防”——不给自己“埋坑”,更不能“踩坑”;基础在“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风险防控提供制度支撑。 涉税风险:不可不防 长春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防控机制建设。公司财务负责人陶继武告诉记者,企业在财务部门设有独立的税务工作组,专职负责内控监督。企业所有生产环节中的涉税事项,包括书面合同签订、原材料出入库、职工薪酬发放、技术研发、重大事项方案制定等,工作组都会全程参与或监督。同时,企业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签订了税收遵从协议,邀请税务机关提出完善内控机制的合理化建议,协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高效运转,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最近3年的税收执法检查中,我们公司基本没有发现税务风险点。风险防控质量‘杠杠的’!”陶继武说。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与长春中车轨道一样,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涉税风险防控。 涉税风险,是企业各项活动中,由于未遵循税法可能导致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的风险。北京天职税务师事务所总经理刘雪华告诉记者,实务中,企业面临的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未缴或少缴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事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据北京华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强介绍,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税务机关通常会采用风险提醒、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方式和手段,进行风险管理,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企业则会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对涉税风险加以防控,预防“多缴”“少缴”“早缴”“晚缴”的风险,并将已经出现的涉税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及的“涉税风险防控”。 涉税风险防控,之所以成为最近几年的热词,专业人士认为,是宏观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强表示,随着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化、涉税违法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对企业来说,防控好涉税风险,提升税法遵从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据王强介绍,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其他部委,相继发布了“双随机、一公开”、税银互动、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重大税收违法案件联合惩戒等多项举措。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运用数据优势开展风险分析,严厉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基于此,涉税处理不合规行为将被充分挖掘,暴露在阳光之下。“这引起了企业对涉税风险的关注和重视。”王强说。 对企业自身来说,涉税风险防控,已经成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甲公司及其股东张先生,因对涉税风险防控重视不够,就曾“吃了教训”。2016年,张先生以专利入股的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甲公司进行投资,并成为该企业的股东。投资完成后,由于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张先生未前往税务机关进行备案,甲公司也未代扣代缴其个人所得税。2020年,甲公司主管税务机关作出税务处理决定,认为张先生以专利入股,构成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该企业未实际代扣代缴,张先生也未自行申报,主管税务机关依法作出决定,向张先生追缴个人所得税,并对甲公司处以罚款。补税、罚款金额合计达数百万元。 华税税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杨胜明告诉记者,根据现行税法规定,自然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可以适用分期5年纳税的优惠政策。但享受这一优惠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并提交分期纳税计划。张先生以专利投资入股,实质上符合分期纳税的条件,可以在5年内分期纳税。但由于张先生和甲公司对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不够,忽略了其中的关键细节,导致双方都陷入了税务风险之中。 杨胜明说,随着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推出,在企业内部实施从上到下全过程的涉税风险防控,强化业财税法的深度融合,以准确享受到各种优惠,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涉税风险:要“防”也要“控” 开展涉税风险防控,具体应该怎么做?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核心在“防”——要进一步增强税务合规意识,通过事先预防的方式,针对识别出来的不同税务风险,采取不同的方法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基础在“控”,通过健全的防控机制,控制涉税风险不发生、少发生,从根源上降低税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核心在“防”:“量体裁衣”式全流程管控 国家税务总局长春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干部郝峰辉:每当提到企业的涉税风险,一些人总会下意识地认为,那就是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财务人员的风险。其实,财务、账务处理过程中的涉税风险,只是企业涉税风险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大中型企业来说,许多涉税风险存在于日常生产经营、重大事项决策以及内控机制运行中。 以签合同为例,合同中约定的交易方式、收款方式、付款时间、款项金额等,会直接影响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增值税的计税基础;框架协议的签署方式,会直接影响印花税的计算方式和缴纳时间;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的合同内容,会成为决定企业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还是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和缴纳时间。签署一份合同,不是简单地签字盖章,企业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里面潜在的风险,极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涉税成本,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度,甚至带来严重的危机。税务管理渗透于供产销全部过程,因此,在合同签订前,就应当开展涉税风险评估,将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出来。 北京天职税务师事务所总经理刘雪华:事前做好风险防控,比事后“找补”性价比要高得多。实务中,一些涉税风险防控薄弱的企业,在“爆雷”后才想到要缝补漏洞,往往已经于事无补。例如,一些企业没有制定规范的报销制度,业务人员为了报销费用,从外部取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财务人员没有认真进行核实、检查,就据此办理了报销并入账。这不仅给企业带来增值税进项税额需作转出处理、成本费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等损失,更严重的是,还可能给企业带来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等一系列风险。 企业要重视涉税风险的事先预防。比如,对科创型企业来说,前期就应从内部规范制度着手,提前梳理好产业目录,做好研发项目立项管理,确定研发人员名单,并做好研发费用归集整理等工作,以便后期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 伴随一系列强针对性、高含金量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企业迎来重大利好。企业应与主管税务机关增强联系,加强沟通。一方面,及时提出涉税诉求,利用好其提供的专业服务,搭好税务“便车”,确保各项税收优惠应享尽享;另一方面,也避免因税法与财会制度之间的差异,或者对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可能带来的涉税风险。 北京华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强:涉税风险防控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量体裁衣”,选择有效的防控手段。对于业务类型较多且差异较大,涉税风险点分布广的企业来说,可以考虑印制税务合规白皮书等,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分门别类设计防范措施。而对于业务类型较为单一,涉税风险点集中的企业来说,则可以考虑制定简单的税务合规手册。以私募基金公司为例,如果基金的投资环节、类型比较单一,采用税务合规手册的方式可能比较合适。合规手册的内容要注意重点突出,易读、易解,将开展业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规税务风险,及其相应的防控方案纳入其中。 基础在“控”:需要给力的制度支撑 华税税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杨胜明:涉税风险防控,基础在“控”,而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值得企业重视的是,税务合规教育宣传,是涉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落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企业要定期对企业财税部门开展税务合规教育培训,平时也要注重对员工开展税务合规宣传。只有在企业员工心中切实建立起税务合规的意识,绷紧税务合规这根弦,才能将涉税风险防控落到实处。 一汽锻造(吉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包主任: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需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岗责分工、风险评价的尺度标准、风险反馈的规范执行,将涉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借助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在生产管理全过程中,提高涉税风险防控的质量和效率。 长春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干部李婷婷:对企业来说,建立涉税风险内部防控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不断健全、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及内控管理制度,精准定位内控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内控方案,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同时,建立起涵盖企业财务和税务领域的数字化标准体系,整体提升企业的涉税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自查能力,密切关注、动态跟踪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环节的税务风险,查缺补漏。三是在“融”信息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在信息共享上积极创新,加强行业交流与数据共享,对同行业、同税种、同流程等涉税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防范。四是重视全员学习和培训,增强员工法治观念,让每一位员工都充分认识到涉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将评先评优、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与涉税风险防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合肥深度税筹 专业税务筹划机构 |